关于书法的笔记摘抄

2012-06-11 09:51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 《成亲王字帖》

    好久没有到博客里来,为自己推脱就是事情繁杂,无心思看博客了,自然自己也没有心思坐下来写点什么,当然连带也包括个人近来读书甚少的意思了,不承认自己懒,强调客观原因,就抓如此说辞了。

    今天翻阅过去随意写下的关于书法理论的读书笔记,觉得有趣的部分摘抄如下,供有兴趣的可能耐心的博友交流。

    *中国书法在文化地位上是与西方古典音乐并驾齐驱的人类艺术瑰宝,在各自艺术范围内都是艺术宝塔的金顶,我觉得风格都有些空灵的特色,问贝多芬他的那些钢琴奏鸣曲都是什么意思,贝大师一定哑言,说不出具体叙述了什么故事,其实只是表现当时的内心情绪的波动起伏,好似心电图的曲线,只不过是以音符美妙组合起来的悦耳旋律而已。提到我国书法,是流派纷纭,大师荟萃。有谚语说:学字当学“颜”。楷书在唐代才基本定格,以后发展都是风格的变换。明代“青藤”(徐渭)在绘画上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,其书法风格自然随意,不尚烟火,到清末,书法大师强调书法的“大道”是“博大”、“质朴”、“似简而奥”,主宽厚、朴拙,不尚俏丽、刚劲、甜美。康有为力主碑派特色,强调北碑风格,反对王羲之以来的清俏甜美风格。现代还是有不少人推崇宋代书法大师米芾刚劲风格,但晚年的米芾自己也改变烟火刚劲特色,变得自然流畅些了。至于元代大师赵孟頫的规矩甜腻风尚影响了整个明代和清代,到清代更发展出“宫阁体”,看看成亲王永瑆的极度规矩刻板的风格就可以看出赵体发展到极点,但宫阁体作为政府文件抄写之用还是挺规范的。

    我是喜欢颜真卿的楷书,风格宽厚、朴拙,不尚机巧。颜体的宽厚不是以浓墨重笔表现,而是以结体的宽阔来表现的。如《勤礼碑》中的“沂”字,笔画细瘦,但结体旷阔,显示出了厚重的风格。颜体的竖勾,取弯曲式,也是给人以敦实感。碑文中的“陆”字,耳旁取左倾式,但没有给人以歪斜倾倒之感,反而使人觉得扩大了结体的份量,显示了敦实风格,真是神来之笔。(呵呵,看笔记觉得份量不大,抄写到此,感到作为博客日志文,似乎嫌长了,余下就不抄写了,到此了)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2-06-13 09:23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